【博雅大讲堂(第3期)】“立象尽意”与“依声托事”——汉字的产生与发展论说

发布时间:2018-04-28 作者: 毛思敏 杨卉 摄影: 审核:解忠刚 浏览次数:20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中华文化的汉字具有非凡的魅力,为提高学生对汉字的产生与发展的认识,427日下午4时,博雅大讲堂第三期汉字的产生与发展论说――“立象尽意依声托事讲座于讲堂群西环301室举行,此次讲座由文学院主办,汉语言文学系伊强博士主讲,文学院党委书记张永宁出席,全校文化爱好者参与。

讲座伊始,伊强表示汉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汉字与语言是密切相关的,很多出土的文物表明,在汉字真正产生之前出现过很多刻画符号,有许多专家学者希望证明这些符号是汉字的雏形,而这是没有多少道理可言的。汉字产生之初以为主,更像是依物画形,而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趋向以为主。在讲解过程中,伊强老师用大量精美的图片展示了汉字的发展历程,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关于汉字的故事。随后,伊强用苏东坡与王安石关于汉字讨论的故事,向在场人员讲述了有些学者在汉字如何产生方面存在的一些误解。最后是现场解疑环节,到场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在汉字产生与发展方面的疑惑,伊强耐心解答了这些问题,并表示关于汉字的发展过程,仅这一次讲座是不能完全讲清的,“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次讲座,发现汉字的魅力,深入了解并热爱我们的文化。”

本次讲座对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对汉字的了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汉语言文学系学生张艺炜表示:“对于汉字与语言的研究是我们这个专业必修的内容,这次讲座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汉字相较于其他文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大大增强了我对学好这一专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