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搭建学生发展之桥

发布时间:2018-11-19 作者:张明坤 摄影: 审核:解忠刚 浏览次数:205

 

 

校领导及师生参观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图片1、2、3摄影:王宇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意义民法上的继承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中国先行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对虚拟财产进行规制管理的详细条款。”1118日,学校第四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开幕式的现场,法学专业16级本科生陈思羽站在展板前向副校长张玲玲介绍自己参与的创新创业项目《虚拟财产权益保护机制的探索》。

像陈思羽一样,在这次由学校教务处、团委主办,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承办的创新创业年会开幕式现场,汇集了130多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其中在文学院的项目共有7项。

在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背景下,学校以“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为指导,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行动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此为契机,文学院也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

  

彰显专业特色,架起与创新创业的沟通之桥

开幕式现场,编号为“DC18084”的展板前不时有师生驻足观看,展板上面写着项目的名称:《被忽略的权益——针对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机制的调研》,为过往师生讲解的正是项目负责人法学专业16级本科生王向博。

“大学生在校内外兼职的现象成来越普遍,对他们的权益保障非常重要。”王向博介绍,她们希望借助自己专业优势,从法律保障方面探究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机制。

王向博不是唯一将项目与专业结合的人。现场大部分的项目都与本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15级本科生苏梦威、王钰鑫、张丽萍、王诗迪以及安全工程专业15级本科生刘刚5名学生展示的项目是《中国石油大学在建国初石油行业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研究》。通过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听取音频讲解,师生们了解到,这个项目通过对学校档案馆的校史档案的梳理,了解当时学校支援石油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一步理清、充实、丰富石油大学作为功勋院校的内涵。

此外,汉语言文学专业15级本科生向丁凡带领成员研究唐朝宫城建筑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及其现实应用研究;俄语专业16级本科生马天晨通过对中俄广告中的民族文化元素的研究,探讨和闸释中俄民族文化的异同。汉语言文学专业16级本科生王海燕则带领项目成员以《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为例对古装电视剧中的史实进行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指导教师的努力,正是在董金鑫、田国兴、蒙坚、万启存、魏学宝、林超、伊强、杨洁8位老师的帮助下,7个项目才能取得现在的成果,“十分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帮助。”王海燕说。

以专业为媒,这些石大学子们架起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之间的沟通之桥。

  

追求卓越,用创新创业知识服务社会

“这个项目挺新颖,那个项目好像也不错”“这个项目我们怎么没想到呢”,开幕式现场,不少学生驻足、讨论是对年会展出的创新创业项目的肯定。

吸引这些学生的,是项目成员的“敢闯会创”的努力,是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努力。

近年来,学校不断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打造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自2007年学校成为首批入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60所高校之一,10多年来,学校共立项国家级大创项目834,校级项目3428项,在校生参与项目人数近万人,大创项目连续十年入选全国年会,学生依托项目累计发表论文500余篇,申请各类专利400余项。近3年来,获各类学科竞赛省级及以上奖励206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636项;2017年,学校入选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并作为副理事长单位与厦门大学共同发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连续24次宣传我校创新创业工作。

在不断追求卓越的同时,学生们也没有忘记利用自己创新创业的知识服务社会。

英语专业16级本科生刘书含带领成员做的《助益“Silver”》项目一方面通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进养考院或独居,空巢老人家中进行助读、分享;组织老人们进行读书交流会,个人分享会,增强老人成就感,营造一种公共阅读氛围,建立公共阅读场所,让老人和年轻人共同参与各类阅读。另一方面,项目通过联系养老院和高校,让部分毕业生住进养老院位置,以陪伴老人的时间为房租交付,打开新的公益平台,更好地促进公益发展。

  

继续前行,以创新创业促进学生发展

“在细数我们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我们的差距。”张校长在开幕式致辞中对学生们也提出了几点希望:敢于追求创新,能吃苦、能耐劳;注重积累,厚积而薄发;敢闯会创,俯身而躬行。

“张玲玲老师提出的几点希望是我们接下来要努力的目标。”王海燕说,她希望成员能够继续积累专业知识,提升自身水平,沉下心,真正把项目做好。

“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离不开学院方面的引导。”文学院副院长王新博表示,学院将创新创业与学科特色紧密结合,开辟文学院特色品牌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去,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科技氛围,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立足中国实际,体现人文情怀,营造创新氛围,唤醒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参与团队协作和努力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邹维忠说。

“创新能力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我一定会继续借助学校的平台,提升自己,同时以此服务社会。”汉语言文学16级本科生李文龙说。

据悉,这次年会以“创新.创业.青春.梦想为主题,自18日持续至23日,设有包括创新创业成果展、创新学术论坛、创新创业沙龙、工作交流会、专家报告会等方面的多模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