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韵学堂】“中华才艺”体验沙龙系列之民乐体验活动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18-12-04 作者:赵初洁 摄影: 审核:解忠刚 浏览次数:122

李汉为同学们讲解民族音乐(摄影:赵初洁)

李汉手把手进行教学(摄影:赵初洁)

11月29日下午,文学院“中华才艺”体验沙龙系列之民乐体验活动在音乐教室121举行,本次活动为博韵学堂“中华才艺”体验沙龙系列活动的第二期活动。音乐系教师李汉以及音乐系2016级的三名学生为同学们展现了民族音乐的别样风采。

活动以民族乐器为载体,分别展示了中国民乐在吹、拉、弹、击四个方面的魅力。首先,王瑾向同学们介绍了二胡名字的由来、琴身各个部分的材质、握琴的手势、二胡的种类等基本知识,并演奏了二胡名曲《赛马》,奔腾的旋律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所有同学。接着,张晓雯用竹笛吹奏了一曲《燕归来》,并展示了剁音、花舌、打音等演奏技巧,赢得了阵阵掌声。演奏完毕,她还向同学们介绍了竹笛的基本构造和与乐器分类。陈彦旭一曲《渔舟唱晚》悦耳动听,勾抹托颤的指法尽显古筝魅力。她说,古筝是一件古老的中国乐器,距今已两千五百多年,所以与西洋乐器不同只有五声音阶,又因为它可以两手弹奏,被称为是“中国的钢琴”。李汉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打击乐器,介绍了中国打击民乐的起源、历史地位和文化影响,讲解了如何区分打击乐器锣和镲,从历史、种类、文化意义等方面着重介绍了民族乐器——鼓。他表示,民族打击乐器在与舞台表演的结合上胜于其他民族乐器,非常具有情绪渲染力,在统一整个舞台的节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李汉还为同学们展示了一段雄厚的鼓乐《龙腾虎跃》,引来同学们的赞叹。最后,在场同学与老师和演奏的三位学生进行交流,老师和三位音乐系的学生耐心聆听,解答问题,并手把手进行教学。

通过此次体验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美丽,对民族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本次民乐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于民族乐器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