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大讲堂(第19期)】咬文嚼字说成语——破解常用成语的基因密码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9-05-11 作者:刘晨 摄影:高璐月 审核:解忠刚 浏览次数:123


   

   

   

59日,由文学院主办的博雅大讲堂系列讲座第19期——咬文嚼字说成语之破解常用成语的基因密码于文理楼142室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中富主讲,文学院沈壮娟副教授和国际教育学院齐卫华副教授出席,120余名学生参加。

刘中富以常见成语为例,从成语的发展历史、演变和使用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成语。他向学生展示了成语从字数不限定到基本上以四字为基准格式的发展过程。他认为,这一变化使成语具有了习用性、完整性、书面性、定型性。在谈到成语四音节化的问题时,刘中富引用《汉语成语考释词典》等材料,论证了出现这种趋势是因为四音节化是最具庄重典雅的形式,符合以偶为佳、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刘中富还对常见成语如“不言不语”、“良莠不齐”等进行分析,讲述成语背后鲜为人知的含义和故事,并向学生传授学习成语的方法,他提出:“学习成语要做到识古语、明古义,通假借、疏源流,辨用法、防误用。”

现场学生提出的“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等问题,刘中富结合自身学术经验,指出了解成语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可以借此由点入面,吸收优秀传统文化。

本次讲座通过深入解读和剖析部分常用成语的发展和演变,揭示隐含在成语中的基因密码,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成语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