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下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凤鸣传承实践队一行来到高密市聂鹏泥塑作坊,深入了解“高密四宝”之一的泥塑,就泥塑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对聂鹏进行了相关采访。
高密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工艺品,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清朝乾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在表现手法上和着色上又有所创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使声音、色泽、动作等融为一体,一直发展到现在,也成功申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采访中得知,聂鹏老师是从小就开始接触泥塑,因为当时整个村子的长辈们都会做,但不是作为一种产业,只是在闲暇时间或者农忙时节过后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做,后来传统文化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泥塑被评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聂鹏老师就下定决心将它作为一种产业来做,一开始家人还是持怀疑态度的,但后来了解到了国家的重视以及传统文化的更多信息后,还是非常支持的。
聂鹏老师向我们简单讲述了泥塑的制作过程,首先泥是制作泥老虎的最大特点,这种泥是当地村里地表面一米以下的一种黄黏土,将黄黏土和黄土混合在一起,不掺加任何东西,这种泥只要干透了,就永远不会再裂,最难做的还是做坯、做哨、上色,再经过一些细节处理……从聂鹏老师的娓娓讲述中,身为青年,我们也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为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出一份力,让传统文化能够发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