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蓝狮在线登录测速博士生导师徐锦芬教授应文学院郭月琴老师之邀做客黄岛文法讲坛,作了题为“社会文化理论与青年学子的学术成长”的学术报告。讲坛由文学院副院长王新博主持,院内外师生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徐锦芬教授从社会文化理论内涵、SCT核心概念、学术及其本质特征、学术成长途径、学术写作与发表五个方面展开讲解。她指出,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SCT)是在Vygotsky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心理学(cultural-historical psychology)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是关于社会或文化,而是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不过该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独特的认知功能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在讲解SCT核心概念时,徐锦芬提到SCT核心概念的最近发展区(ZPD)、中介(mediation)与内化(internalization)、支架(scaffolding)等多个概念。她说道:“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人类思维是由社会文化中介的“ (Lantolf,2006:74), 即中介论。”随后,她解释了学习的本质,也揭示了学习者个体与外部间的互动关系。支架就是更有能力者在互动中提供的帮助或指导(Wood et al. 1976)。支架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新手对语言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个体在被提供帮助的情形下学习到的技能应用于在支架撤掉后独立完成任务。总之,中介、内化、最近发展区和支架等概念揭示了认知发展的社会性和文化性特征,表明合作对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谈及学术及其本质特征时,徐锦芬通过分析美国大学教授眼中的中国留学生、中国学生的国际发展结果、北大考试院院长面试“牛孩”等现状,引出学术概念的讨论。从字面上看,学是指学问,治学;术是指艺术,方法。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学术,也叫研究,它试图获取关于这个世界的新知识,希望认识现实的关系和法则。学术是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相伴而生的。从本质上讲,学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不断深化的认知过程,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观察分析、思考归纳、相互交流进而达成共识的结果。学术可以理解为治学、做学问的艺术或方法。
在如何实现学术成长方面,她表示,学术成长具有整合性、渐进性、协作性。重点讲述了阅读在外语学习中具有极为重要的角色,是学习者获得外语语言输入、获取域外信息、开阔文化视野、提高外语知识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协作性阅读应该以“互动对话”为中介,即师生对话、同伴对话。学生不仅要具有对文章信息的基础理解和推断能力,还应注重培养策略运用,以及分析、整合、回应评价等高阶思维技能,而且学段越高,对这些的要求也越高。
最后,徐教授谈到学术感悟时说道:万事开头难!系统的研究一定要聚焦“真问题”,拒绝“伪创新”。一旦进入研究轨道,新的研究思路和主题会不断涌现。学术成长的路上离不开他人的支持和帮助(mediation and scaffolding),学术责任感是前进的最好动力!“续论(X-theory)”和“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的发展过程给了我们最好的例证!
徐锦芬博士,华中科技大学蓝狮在线登录测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ESP评测中心常务理事,中国外语测评中心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TESOL Quarterly等国际知名期刊及《现代外语》等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外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二语习得、自主学习、教师发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省部级以上重要课题20多项,在SSCI及CSSCI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在2009年学科高被引作者前100名排行中,位列全国外语学科第4位;在2000-2013年间“总被引频次”位居前20的作者中排名第一位; 2017年入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外语核心刊物累计发表2018版王者20强非列第4位。出版专著和主编各类教材共28部。曾获“湖北省优秀教师”、“我最喜爱的魅力导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剂师”、“华中学者”等荣誉称号,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