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文法讲坛】张建华教授畅谈俄罗斯文学的文化品格与精神特征

发布时间:2019-10-31 作者:汪泽超 摄影: 审核:解忠刚 浏览次数:128

10月2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建华教授做客黄岛文法讲坛,作了题为“俄罗斯文学的文化品格与精神特征”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由文学院副院长孙大满主持,来自院内外110余名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报告伊始,张建华教授指出,作为欧洲文学的“晚生子”,俄罗斯文学以“深沉厚重”的特质而有别于欧美文学。他谈道:“文学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存在,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存在和精神思想存在。因此,每一种民族文学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特征。” 在讲解俄罗斯文学的文化特征时,张建华教授指出,应在两个维度的框架内考察俄罗斯文学的文化品格:欧洲文学的维度和中国读者的维度。有了前者,我们才能看清楚同样是欧洲文学的俄罗斯文学与其他欧洲文学不同的特征。有了后者,更清晰的看到俄罗斯文学的优长和局限。张建华教授从俄罗斯独特的文学之路、俄罗斯文化的文学中心主义和俄罗斯文学的宗教维度三方面讲解俄罗斯文学的文化特征。

在讲解俄罗斯文学的精神品格时,张建华教授则从社会公共话语、独特精神灵魂向度、悲剧性审美特质等三方面展开阐述。俄罗斯文学侧重的并非个人情感的表达,强大的社会关怀使得俄罗斯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浓重的国家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同时,俄罗斯文学是轻物质而重精神的,俄罗斯文学的伟大、神圣、不朽恰恰在于它对灵魂的拷问。此外,俄罗斯文学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悲剧性体验,但这一悲剧性体验又非绝望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的悲剧和俄罗斯作家命运的悲剧也是俄罗斯文学悲剧性审美特质的外在呈现。

    张建华,北京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外“长青学者”。曾任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俄语组组长,北外俄语学院院长。著有学术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15篇,独立或合作翻译长篇小说7部,主编辞书2部,合作编写本科和研究生教材3部。学术专著《新时期俄罗斯小说研究1985-2015》于2015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专著《20世纪俄罗斯文学:思潮与流派》 (理论篇)获北京13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图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曾获俄罗斯作协高尔基文学奖,中国译协“资深翻译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