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大观园】孙锦讲述中德文化的相遇与碰撞

发布时间:2019-11-11 作者:王淏 周治君 高雅 摄影:周治君 审核:解忠刚 浏览次数:173

东西相遇--近代中国与德国的文化碰撞讲座全景 周治君 摄

东西相遇--近代中国与德国的文化碰撞讲座孙锦讲师特写  周治君 摄

119日,由文学院党委主办、俄语语言文学系党支部承办的国际大观园系列讲座之三——东西相遇—近代中国与德国的文化碰撞在讲堂群西环102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我院德语讲师孙锦主讲,来自文学院的12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由中德文化相遇和碰撞两部分组成。孙锦首先用有趣的德语知识问答引入主题,学生们认真思考,积极回答,现场气氛活跃。在介绍了德国文化的基本特点后,她讲述了格林兄弟搜集故事并编写《格林童话》的过程以及其在德国的广泛影响。进而通过中德对比引出近代中国对童话的态度中国无童话和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孩子是缩小的成人,并介绍了《格林童话》在中国的翻译及传播过程。精彩的讲解与生动的事例使得学生领悟到存在巨大差异的两国文化在 “相遇”过程中彼此融合。

“在中国探索西方的同时,德国也在在谋求远东地区的利益。”孙锦讲道,“在1862年到1872之间,德国的李希霍芬曾深入调查中国的地质结构与矿藏状况,这与德国的扩张意图不谋而合,两个文明的碰撞就此开始。”德国于1897年武力入侵胶州湾,开始德国在中国的殖民统治。据孙锦介绍,除了武力入侵之外,德国还通过在青岛开展城市建设、依靠教会组织对当地居民的文化影响以及开办各级德式学校进行文化上的侵略,从而在思想上彻底殖民山东。讲座结束后汉语言文学专业1902班的倪睿说道:“这次讲座让我了解到中德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历史的碰撞,加深了对中国和德国文化的理解。”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铭记殖民的仇恨,而是为了探索未来发展的方向。“现在中国正与德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既是中国走向欧洲的一个机遇,又是德国甚至欧洲从中国获取新的推动经济发展动力的机遇。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过去的经验与教训,思考如何避免新殖民主义,如何更好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孙锦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本次讲座增进了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以史为鉴,更好地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