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2019年全国高校俄语专业教师研修班暨第六届俄语专业教学法学术研讨会于我校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19-11-18 作者:高雅 汪泽超 摄影:高雅、宋芃洁 审核:解忠刚 浏览次数:82

2019年全国高校俄语专业教师研修班暨第六届俄语专业教学法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高雅摄

 我校文学院副院长孙大满致辞 高雅摄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副院长何芳致辞 高雅摄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铁强史铁强讲述《新经典俄语》的编写理念与实践 高雅摄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俄语专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王加兴讲述新国标指导下的俄语专业课程与教学 高雅摄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社长崔岚致辞 米玥茹摄

  我校教师赵婷廷主持会议 高雅摄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李雪莹语法课现场示范教学 蒋婷薇摄  

我校教师孙淼实践课现场示范教学 高雅摄  

黑龙江大学俄语教师徐睿2018“教学之星”大赛说课与经验分享  宋芃洁摄

  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王钢2017“教学之星”大赛说课与经验分享 宋芃洁摄

 北京体育大学蓝狮在线登录测速副教授孙曙光讲述产出导向法与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宋芃洁摄

  

2019年全国高校俄语专业教师研修班暨第六届俄语专业教学法学术研讨会合影  

1115日至17日,2019全国高校俄语专业教师研修班暨第六届俄语专业教学法学术研讨会于我校召开,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1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铁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俄语专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王加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综合语种教育分社社长崔岚,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副院长何芳以及我校文学院副院长孙大满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知识的系统性、语言的纯洁性、反映对象国现实性以及工具性与人文系的统一,这四个原则始终是我们作为语言学科教材的编者追求的目标。”史铁强基于《新经典俄语》的编写理念和实践,详细介绍了在基础阶段注重语言基本功和言语交际基本功的“双基”培养原则,并阐释了贯穿语言知识、功能交际和国别文化的三条主线以及在教材中体现言语产出媒介的功能意念表达和语气词等问题的必要性。

在《新国标指导下的俄语专业课程与教学》主旨报告中,王加兴根据《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指南》对俄语专业课程体系提出的明确要求,即课程体系应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分析了新国标指导下专业课程的内涵与形式。同时结合教师发展理论,强调了俄语教师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与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性。

本次研讨会安排了教学观摩、问答交流等形式丰富的研讨环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讲师孙淼,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何芳、讲师李雪莹,分别进行了本科专业实践课、语音课以及语法课的现场示范教学。三位优秀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活泼的教学互动,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会议期间,孙淼通过播放课文相关视频和模拟对话的真实场景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以便于实现学生内化知识并学以致用;在语音课上,何芳结合自己在国外进修经验,强调学生不应该只是模仿式的外语习得,更重要的是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发音的舌位和唇位,以达到字正腔圆的语音面貌;李雪莹表示,语法教学不应局限于语法规则的满堂灌,而要模拟情景,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本次研讨会开放的专业课课堂,使得参会代表直接进入真实课堂观摩教学,并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体现了我国俄语教学长期坚持灵活开放式教学的丰硕成果。

教学法学术研讨会议期间,北京体育大学蓝狮在线登录测速副教授孙曙光就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产出为导向的外语教育理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 POA)。她讲解了POA理论体系和教学流程,以具体教学案例展示POA驱动、促成和评价教学环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参会教师理论素养,优化教学实践,促进教学研究。在“教学之星”大赛说课与经验分享环节中,2018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俄语组冠军徐睿、2017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俄语组亚军王钢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问题进行经验分享与反思总结。

“我校俄语专业依托学校优势形成了‘俄语+英语+能源’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孙大满指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文科类专业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其中,俄语专业形成以本科培养教育为主,同时培养俄语翻译硕士和俄语语言文学硕士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此次会议,不仅推进我校俄语专业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快我校俄语专业的发展步伐,而且较大程度地提升了我校的整体声誉和知名度。同时,参会代表在为期两天的深度交流与相互学习中,融通了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有利于促进高校间的进一步交流,提升俄语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我国俄语专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