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文法讲坛】赵晓彬教授谈俄罗斯文学的人文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9-11-26 作者:王媛 卢延君 任月 摄影:王媛 卢延君 任月 审核:解忠刚 浏览次数:138

   

讲座现场 卢延君摄  

赵晓彬教授谈俄罗斯文学的人文价值观 王媛摄 

为增进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副院长赵晓彬教授于1122日做客黄岛文法讲坛,在文理楼142作了题为俄罗斯文学的人文价值观的专题讲座。该讲坛由文学院副院长孙大满主持,100余名学生参加。

赵晓彬教授由何为人文价值观的问题引入话题,从俄罗斯的文学中心主义、现实主义、人道主义、历史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主义、教谕功能这七个方面展开讲解。赵晓彬教授列举了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表述了作家们通过文学表达其哲学观、宗教观、历史观的观点。俄罗斯文学是以现实主义为中心的,赵晓彬教授说道。她通过例举普希金的多余人屠格涅夫的新人等例子,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幅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画卷,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了现实主义,生动再现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同时,她还指出,俄罗斯文学的人道主义是现实主义所特有情怀。利哈乔夫曾说:记忆是良心道德的基础;记忆是文化,是积淀文化的基础;记忆是诗歌的基础之一,是对文化价值美的理解,赵晓彬教授通过引入利哈乔夫的这句名言,深入讲解了俄罗斯文学中历史主义的具体内涵。

随后赵晓彬教授又向同学们介绍了人文价值观中的集体主义,赵晓彬教授指出,村社是集体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聚合性是集体主义产生的文化根源。之后,赵晓彬教授从自由主义、现实主义、民主主义理想、现实主义理想四个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地讲解了俄罗斯文学中的理想主义,生动再现了那个特殊时代下,人们对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反抗,对自由民主生活的理想追求。赵晓彬教授在讲解俄罗斯文学的教谕功能时谈到:欧洲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强调文学家的道德责任,即寓教于乐。俄罗斯文学延续了欧洲文化传统,作家们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达到启迪、教诲和警示人类的作用

讲座最后,赵晓彬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回答了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文学中人物塑造的影响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俄罗斯文学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思想,使同学们的思想文化修养得到了提升。通过此次讲座,学生们在感受多元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吸收和借鉴俄罗斯优秀文明成果,多视角理解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