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青岛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白雪青讲话
王学栋院长致欢迎词
青岛市法学会办公室主任郑义斌主持会议
与会代表参观文化长廊
会议合影
12月20日,首届驻青高校法学院(系)负责人座谈会于我院文理楼358会议室举行。此次座谈会由青岛市法学会组织和召集,旨在促进各驻青高校法学院(系)之间的交流,听取各方对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格局、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和平安青岛建设攻势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青岛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白雪青出席会议并讲话。青岛市法学会办公室主任郑义斌主持会议。来自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的法学院(系)负责人以及城阳区委政法委三级调研员杨世君、崂山区委政法委副处级领导干部吴晓娟参加会议。我院王学栋院长,张永宁书记出席会议。
王学栋院长首先致词,对与会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简要介绍了我校法学学科专业的基本情况,并对各兄弟院系为我校法学学科专业的发展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希望能够加强各驻青高校法学院(系)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青岛市法治建设。主持人郑义斌随后传达了青岛市法学会《关于设立市法学会专门法研究会及加强研究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通知》,并阐明了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之下成立市法学会专门法研究会的重要意义,希望在场各位能够畅所欲言,为青岛市法治建设建言献策。会议征求了关于2020年青岛举办全国性法学论坛的意见和建议。据了解,青岛市拟举办2020青岛沿海沿江副省级城市“市域社会治理”法学家论坛、青岛6+1(上海市、天津市、深圳市、杭州市、海口市、厦门市法学会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法学论坛两场全国性法学论坛。对此,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周长军提出要借鉴泰山法治论坛模式的建议。考虑到青岛的国家战略地位和独特地理位置,周长军提出要依托“一带一路”,凝聚沿海沿江的法学院系力量,举办更高规格的法治论坛。
王学栋院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会议筹划需要契合青岛法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研究内容的遴选、知名专家的邀请、会议时间安排的筹划、区位优势的定位等方面进行精心筹划,并与各个驻青高校的学科平台相对接。二是加强青岛市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增进法学理论界与法学实务界的沟通与合作。三是依托青岛市法学会,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建议筹划“青岛地区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活动,培养为青岛法治建设服务的中青年法学家。
此外,座谈会还就市重点法学课题研究和申报省部级重要法学研究成果机制建设、邀请法学家参与全市行政执法和公正司法第三方评估机制建设、组建“平安青岛建设攻势”法学家“智囊团”和社会监督员机制等话题进行了充分协商和讨论,与会领导专家积极发言,共同建言献策。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白雪青最后对座谈会进行了总结,指出青岛市法学会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驻青高校广大法学理论工作者的支持与积极参与,从三个方面对未来青岛市法学会的工作进行筹划:一是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开展法学理论研究,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二是立足服务青岛市委、市政府机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围绕新时代“枫桥经验”、青岛法治建设及法治化营商环境营建等方面,要共同加固底板、补齐短板,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创出鲜活的青岛经验。三是要深化沟通交流,建立政法委、法学会、社会科学联合会和院校间的合作机制。以法学会为平台纽带,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作用,为政法工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把握思想政治素质首要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
此次座谈会对明年即将在青岛市举办的相关法治论坛进行了提前规划,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同时,此次座谈会加强了各驻青高校法学院(系)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利于整合专家智库资源,促进青岛法治建设。